日期:2025-10-24 16:14:26


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秉承“才聚普陀 共创未来”的核心理念,大力加强“白衣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卫健行业特点的人才工作新路。
10月22日,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六届普陀人才节系列活动卫生健康专场举行。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高度重视“聚才”工作,自2019年出台《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人才开发计划实施办法》后,2023年又重磅推出引才政策2.0版,直击“学科短板”痛点,新增“特色团队”开发方向,加大紧缺专业激励力度,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普陀区中心医院的朱永强,就是被2.0政策吸引来的一名学科带头人。回顾自己从镇江到上海择业的历程,他由衷感慨:“本来非常担心上海的生活问题,但组织上帮我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朱永强表示,未来将积极整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医疗资源,把上海的好技术、健康知识分享给同行和百姓,为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这些年,普陀越来越成为“白衣人才”争相奔赴的“向往之地”,先后有260余名学科带头人(骨干)及紧缺、适宜人才加入普陀,成功填补了病理、影像、麻醉等“卡脖子”领域人才缺口,开拓了“医工”“整形”等新学科赛道。
此次大会,普陀又推出“白衣人才论坛”这一全新工作品牌,定期邀请各类学科人才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前沿技术和管理办法。现场,14名“白衣人才”作为首发阵容,集中登台亮相,作出了自己的健康承诺。

构建人才成长联合体
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注重“外引”与“内育”的并重关系,在积极向外部伸出“橄榄枝”的同时,也不忘大力发掘培养本土人才,以多个“率先”,耕植了一方独具特色的人才成长沃土。
去年,工作党委率先建立普陀全区首个行业人才学院,同年又推出了卫生健康人才培养“819计划”,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今年,则率先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创建“一体两翼”立体化育才平台。在卫健人才学院基础上,进一步组建东、西部2个医联体人才分中心。
“东翼”以党建为纽带,打造“才聚卫生·智荟医联”品牌,实现四维赋能区域人才建设;“西翼”以“党建赋能、多元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5+1”立体化体系,强临床、传中医、促科研、做科普、优管理。
目前,普陀卫健人才培养工作已成功实现从“单点培育”到“全域赋能”的跨越、在“819”计划的引领下,各区属卫生健康单位也纷纷推出“强院百人”“远航 旭日 翱翔”“培英”“普公英”“苗圃”“小青甘”等院级人才项目,形成了“人才学院—人才分中心—人才分站”的三级联动育才网络。
涵养近悦远来好生态
大会上,一段段来自海内外、市内外合作单位友好人士的采访与讲述,展现了普陀区卫健委主动打破校地、院际“围墙”,将人才集聚“势能”持续转化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普陀卫健持续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打通“理论高地”与“临床沃土”的桥梁。今年,普陀卫健新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市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创近五年新高。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代表应邀来到了大会现场,加入“普陀健康人才合伙人”队伍,与4家卫生健康单位正式“牵手”,持续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除了用政策吸引人,用事业感召人,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同样注重从心出发,以服务温暖人才。对内涵养人才生态,广泛建立领导干部对口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举办“身边人讲身边事”故事会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树立优秀人才形象,通过绩效考核倾斜、配偶就业帮扶等举措,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对外当好“健康管家”,建立区级人才健康服务点,推出“高层次人才-优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辟人才就医绿色通道,送服务进楼宇、进园区,让更多来到普陀的人才都能“安心干事、舒心生活”。
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未来,普陀区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营造水深林茂的招才引智环境配资服务平台,让更多医疗英才在普陀这片热土上追逐梦想、成就事业,为建设高水平卫生健康人才高地、守护辖区百姓高品质健康生活,续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广瑞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