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24 17:17:17

“没想到我们外卖小哥的呼声,真能变成全区着力推进的一项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声,道出了职工代表工作站的实效。近年来,长宁区总工会以“职工代表工作站、职工法律服务站、基层民主赋能站、立法信息采集点”为核心载体,构建起职工全链条参与民主的体系,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路径。

职工代表工作站17名“两代表一委员”架起“连心桥”
去年9月底,长宁区总工会成立全市首家职工代表工作站,汇聚了17名来自全国、市、区三级的“两代表一委员”,其中超过半数为劳模先进或一线工会干部。他们通过定期走访、定点采集、定时接待,将职工诉求有效转化为代表意见和委员提案,让基层声音真正“被听见、被落实”。
运行一年来,工作站围绕保租房供需、新就业群体权益等议题召开多场座谈会,累计形成110条意见建议报送相关部门,其中49条成为代表意见、17件转化为委员提案及社情民意,44条纳入人民建议,推动12项职工需求落地见效。市人大代表吴红萍提出的《关于积极聚焦难点不足,进一步释放保障性租赁房服务能级的建议》,助力本市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体系;区政协委员黄业盛提交的《助力新就业群体社会融入,续写“美好生活圈”建设新篇章》提案,推动全区实施新就业群体“全域友好”暖新行动。
为让更多声音被听见,工作站还建立观察员制度,首批10名优秀工会干部和青年职工加入,形成“代表+观察员”民主梯队,白领、高尖精人才等群体的诉求也能直达决策层。

立法信息采集点职工意见从“离得远”到“写进法”
“以前觉得立法是‘大事’,和我们没关系,现在才知道职工的意见也能写入法条!”参与《公司法》修订意见征询的企业职工代表,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信息采集点,长宁区总工会把职工参与立法的环节,从“立法中”延伸到了“立法前”和“立法后”。
今年,采集点通过走访调研,形成5条市人大立法规划建议,为《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规修订提供基层依据;立法过程中,组建专家团队研讨,参与27部法律法规的意见征询;法律实施后,还跟踪效果,已就《公司法》《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等法规,形成27条书面反馈意见,报送全国人大和市级立法机关,让职工建议通过规范渠道进入立法视野。

职工法律服务站从“被治理”到“共治理”的双向赋能
在虹桥国峰大厦,外卖小哥们有了专属“暖心角”,休息、热饭不再是难题;作为回馈,他们主动参与交通疏导、垃圾分类宣传。这是长宁职工从“治理对象”变身“治理力量”的生动场景,而背后的推手正是职工法律服务站。
服务站通过三级机制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层面,联合区仲裁院建立“一站式调解工作站”,年均提供1000多次法律援助,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在政府层面,搭起“工会+人社+法院+检察院”联动机制,织密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网络;在街区楼宇层面,推广“楼宇议事会”“弄管会”,比如推动西井科技职工参与武夷路街区更新,实现道路环境优化与人车分流。
如今,新就业群体更成了社区治理生力军,反诈宣传、孤老慰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基层民主赋能站激活单位民主“神经末梢”
“职代会让我们能实实在在参与企业决策了!”长宁区某大型互联网企业职工,在参与选举大会后这样说。基层民主赋能站聚焦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五大领域,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提质增效。
赋能站着力推动建会同步建制,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制度,提升长宁区企业职代会和集体协商动态建制率。同时,开展优秀职代会提案评选、集体协商技能竞赛,以“以赛促训”提升基层工会干部民主管理水平。货拉拉的“司机恳谈会”、库博的“数字化民主管理”等案例已成典范,在劳模推荐、政策制定等工作中,职工通过大会表决、意见征集充分参与,让民主权利在车间班组、办公楼宇落地生根。
接下来,长宁区总工会将继续创新民主形式、拓宽参与渠道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让更多职工成为民主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丰富发展注入更多工会力量。
广瑞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